些时日,等到新帝继位,自然会大赦天下。他这个罪花些钱应该就可以赎了!”
“那他怎么回答的?”应奉问道。
“他当时倒是没有说什么,想必有些话他不会和我说,毕竟我又不是他的心腹!”
“嗯!”应奉这才想起来手中还有魏聪的信,他拆开看了看,苦笑道:“好个果决之人,还真是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也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怎么了?”
“那魏聪在信中已经辞去了讨逆校尉的官职,他将印绶留在营司马赵延年那儿,弃官而去了!”
罗宏有些茫然的看着应奉,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应奉方才说的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大体来说,东汉三国军官的升迁途径是由都尉——杂号校尉——中郎将——偏将军——杂号将军——四征四镇——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这个顺序来的。基本来说,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是可以和三公齐平的大员,要么是朝廷重臣名将,要么是外戚、极为受宠的宦官;四征四镇都是指挥一个方面的大将,都督若干将军作战;中郎将、偏将军和杂号将军一般统领一军;杂号校尉一般统领一营兵,或者别部。
魏聪这个讨逆校尉看上去不大,但已经迈上了东汉武人的“光荣之路”。如果他没有杀王圭,以他这次的战功,应该就可以升迁中郎将了,仗打完之后基本就是一州两千石。更重要的是,魏聪不是那种光杆,他是“带资入组”的,他手下那千把甲仗齐全的精兵,都是他自己掏钱募集的,这就意味着即便仗打完了,他的军职被解除之后,这股军事力量会成为他的部曲。朝廷可以把他派到那种久乱求治的州郡,让他搞定地方上各种问题,像这样的州郡在当时是很多的。他的升迁速度会快很多。但奇怪的是,魏聪竟然把这个“大好前途”放弃了。
“魏校尉这又是为何呢?明明事情还没有到那种地步——”罗宏低声道。
“我也不知道!”应奉摇了摇头:“也许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或者他觉得自己没有把握脱罪,所以不想去冒这个险,宁可逃亡!”应奉想了会,突然问道:“对了,他信里说已经把讨逆校尉的印绶交给军司马赵延年了,你觉得这个人如何?”
“郎中,赵司马我只见过他一面,不过这个人肯定是个老兵,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兵士们都很信任他。”
“那他对魏聪呢?是不是特别忠诚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罗宏摇了摇头:“不过魏校尉愿意把印绶交给他,应该是很信任赵司马的!”
“嗯,我明白了!”应奉点了点头:“你一路上也辛苦了,先退下去歇息吧!”
“多谢郎中!”
待到罗宏离开,应奉又将魏聪的书信拿出来又看了一遍,帛布上的清隽而又流畅的字体让应奉下意识的伸出指头临摹了起来,他不由得发出低沉的赞叹声。
“妙,真是妙呀!便是杜度,蔡邕也不过如此了!当真是奇怪了,我怎么觉得那魏聪在写这份书信的时候不是被迫辞官,而是脱去桎梏得自由呢?”
应奉停下临摹的指头,摇了摇头,他无法想象一个因为一时冲动杀人而失去前程的人会写出如此清隽灵动的文字来,除非魏聪的修养已经到了“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的境界,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一怒杀人呢?
“魏孟德,魏孟德,你到底有多少张脸呢?”应奉叹息道,他的心中有一种预感,这个男人绝不会就这样消失的。
第一卷完。
——————————————————————
不知不觉间,《太平记》的第一卷已经结束了,魏聪也完成了从流亡者——进入体制——体制的反叛者这三部曲。
有人说,所有的穿越者都是天生的反叛者,这话其实说的没错。不管魏聪在当时混的多么如鱼得水,在内心深处他对当时的一切都是持批判态度的,只不过他力有未逮,不得不虚与委蛇罢了。
所以魏聪冲出帝国的桎梏,恢复反叛者的本色就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还会重新穿上绛色武袍,戴上武冠,相信我,这不过是又一次虚与委蛇罢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那个反叛者,总有一天,他会把现有的一切砸的粉碎,在此之上重建他的国家。
所以请看本书的第二卷——身处江湖远。
(本章完)
第86章 招纳(3/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